“这家伙把沼气当氧气”“中国人不能没有皇帝”这俩句台词,出自哪部电影,最后是三个女人打一个
住在下水道把沼气当氧气的老怪物说:中国是不能没有皇帝的。
《东方三侠》
东东(梅艳芳)与心靖(杨紫琼)本是一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孤儿,在10岁左右被一位武林高人所收养,教她们习武,希望二人能成为一对行侠仗义的女侠。可是,在心靖12岁那年,却被几个神秘高手所捉去,自此音讯杳然。东东长大之后,下嫁一名警官刘启文(刘松仁),夫妇感情虽好,然而东东却一直隐瞒着自己是女飞侠的身份,不知不觉中,这个秘密亦成了二人之间的鸿沟。心靖当年被捉回清朝宧官陈公公的魔宫之后,公公运用魔法,洗去心靖的记忆,并迫心靖练一种消弛七情六欲的功夫。陈七(张曼玉)亦是被公公捉回来的无辜小孩,但陈七本性聪明不羁,趁着公公全力催谷心靖之际,伺机逃脱,当时陈七不过十五、六岁,由于中毒不深,终于恢复记忆,并且背道而驰,选择了成为一名表面为金钱而服务的女捕头,不过实际上极富正义感。故事曲折处,在于三位女侠在公公的一次"盗婴”阴谋中,扮演着被命运安排的互相对立的角色。可是,互相的感应,却最后将三人联在一起,合而为一,成为“东方三侠”。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电视剧
可能是因为今年年会要演太监吧,所以就稀里糊涂的在电影推荐里点开了这部《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记得小时候只看过最后一个片段,就是莫少聪饰演的来喜在火车站脱裤子验明正身那一段。当时年幼的我觉得这个人好奇怪,也不怕羞。直到今天把这部电影看完才明白,这一举动的核心意思是两个字:“牺牲”。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赵高大家都知道是个奸臣,到最后他是怎么善终的
赵高得了善终吗?没有吧。
有件事情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赵高的“赵”其实是氏,他姓的是“赢”,而赢政姓的是“赢”,氏则是“赵”。
关于姓氏之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简单来说,氏是姓的分支,所以虽然赵高出身低贱,但要是倒推到上古时代,他的祖上和赢政的祖上是同一个部落的。
这就是他最后谋害了秦二世胡亥、想要从幕后走到台前、真正登基为帝的底气,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和秦国君流着一样的血,秦始皇能做到的时候,他赵高也能做到!
(电视剧里的赵高)
真想问他一句,你哪来的自信?把昏庸无能的胡亥玩弄于股掌之间算什么本事?能逼死扶苏和蒙家兄弟是因为他们为人纯善,能陷害李斯是因为李斯以为他和自己是一伙的,没有太过防备。
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天纵奇才了!
李斯死后,赵高当上了丞相,搞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戏码,震慑住了反对他的势力,也糊弄住了胡亥,真正掌握了秦朝的大权。
可是,朝廷之外,已经是一片亡秦之声。
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将领章邯向朝廷求助,可此时的秦朝哪还有救援的军队?章邯担心被降罪,直接率20万大军投降了;六国旧贵族也趁机作乱,纷纷自立为王。
(网络配图)
秦朝危在旦夕。胡亥再傻也知道情况不对了,派使者质问赵高:“你不是说天下安宁,关东盗贼不气候吗?怎么到这种地步了?”
赵高没得善终,赵高杀了胡亥时,本想称王,虽然他已指鹿为马,一手遮天,可是觉得支持他的人不多,加上义军已经差不多攻入咸阳,所以他立子婴,因为除了秦地,六国已复,所以子婴去帝号,为秦王。
子婴为王第一件事,就是谋除赵高。计划好后,宣赵高进殿。
也该赵高命绝,第一,子婴这个人,表面看起来老老实实,没有什么气势和能力的人。
第二,子婴是赵高立的,赵高心想子婴会感恩他。
第三,赵高连皇帝都敢杀,自认为没有人敢杀他。
所以,他去见子婴时,轻松大胆的不设防就去了。没想到这个子婴,才当了几天王,就已经计划好了杀他。赵高一到,埋伏的卫士呼声而出斩杀他,然后宣布他的罪状。
子婴还是有能力的,只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来不极组织兵员,刚除赵高,刘邦的十万大军,就攻破了咸阳,子婴只能投降了。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在胡亥小时候就教他大秦律法,因此两人关系甚密。
秦始皇临终时立扶苏为继位人,而赵高深知扶苏看重蒙恬,如果扶苏登基称王,蒙恬必得重用,自己与蒙恬又有过节,自己也没好下场,所以密谋胡亥,联合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杀害蒙恬,从此大秦帝国开始坠入深渊。
后来赵高一手遮天,残害忠良,仍然不满足,又逼死胡亥,立子婴为王,子婴太了解赵高是个什么东西,上台第一件事就把赵高正法,夷灭三族,与此同时,刘邦攻入咸阳,一个伟大的帝国就此灭亡。
赵高杀死胡亥后,想自己当皇帝。他召集群臣,自已直奔龙椅,不料刚座上就被震下来了,而群君也是冷目以对,以禁言抗议。
赵高无奈,只好扶子婴上位。子婴对赵高深恶痛绝,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高杀了,赵高终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赵高立子婴为王之后,子婴没有上朝接受王印,说自己生病了,无奈之下的赵高只好亲自去请子婴过来,刚到子婴宫中就被身旁准备好的韩谈一刀毙命,这样应该不算善终了吧。
赵高缘何连遗言都没留下就被杀死落得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呢(三族分别是父、母、妻三族)。
赵高这个人在众人的认知里面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宦官(也有人说赵高不是宦官,是有孩子的,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阎乐)。
赵高能够得到秦始皇的欣赏,除了自己傲人的才智和情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的书法,在人才济济的秦国里面,可以说除了丞相李斯之外,无人能出其右,这下知道赵高的书法有多好了吧。
在之后秦朝文字的改革,赵高书写的“爱历篇”六章,成为了秦国官方定制的识字课本的一部分,秦始皇晚年将公子胡亥交给赵高教导,也是看中了赵高的书法造诣。有一次,赵高犯了重罪,按照刑罚,应该判处死刑,大将军蒙毅准备将赵高斩首,但是秦始皇却赦免了赵高的罪过,可以见得秦始皇对于赵高的喜爱程度。不过秦始皇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自己十分喜爱的宠臣,成为了自己死后断送秦朝的罪魁祸首。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年)赵高胡亥随秦始皇巡游天下,回朝的时候,秦始皇病危,下诏书让公子复苏继位,诏蒙恬蒙毅随扶苏回朝办理自己的后事。
赵高拿着诏书,想着自己是得幸于胡亥,公子扶苏一直都是看自己不顺眼,再加上自己的理念和蒙氏兄弟完全不同,要是让扶苏当上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于是劝说胡亥和丞相李斯秘不发丧,更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下诏赐死扶苏和蒙恬。回到咸阳之后,立胡亥为帝,更改法律,将蒙恬兄弟的亲信都杀掉,还劝说胡亥深居宫中,自己把持朝政,不仅杀掉蒙氏兄弟,还将自己的合作伙伴李斯也搞死了。
李斯死了之后,赵高成为名正言顺的丞相,事无巨细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为了试探朝中有没有不和自己站一边的人,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桥段,还说胡亥因为上朝的时候没有沐浴焚香,所以错把马看成了鹿。
将胡亥忽悠去沐浴的时候,将那些没有指鹿为马的管你愿全部杀掉了,这件事情之后,赵高在朝廷中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为所欲为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然而,在陈胜吴广失败之后,项羽刘邦带领着势头更猛的起义军气势汹汹的赶来,刘邦带着数万兵吗进入武关,为了尽早进入咸阳,刘邦私下联系了赵高,希望赵高能够作为攻破咸阳的内应,赵高之后就开始称病不上朝,私下里想着趁乱夺取皇位的勾当。
之后,赵高制订了弑君的计划,由咸阳令阎乐加班农民起义军攻打望夷宫(胡亥居住的地方),自己的弟弟赵成为内应,自己作为总指挥统帅全局。
之后,赵高散布谣言说宫内有叛军,让阎乐追击,使得宫内防守空虚,同时阎乐率领一千精兵往望夷宫前去,杀死守门的官兵之后,进入了胡亥的寝宫,胡亥见到了叛军是阎乐假扮的,就 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待阎乐冲到身前,胡亥色厉内荏的说道,朕乃真龙天子,你敢弑君!阎乐说他是暴君,自己是来为民除害的,胡亥又要求见一见赵高,也被拒绝,就连自己希望能够苟活于世的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在环顾了自己生活的寝宫之后,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高得知胡亥已经死的消息之后,匆忙的赶到现场,摘下玉玺之后,召集群臣来到大殿,准备宣布自己登基,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不语,用无声的回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熟读秦朝历史的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六国使中国步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时代,秦始皇本想大秦基业绵延千年,传至万世,不曾想到出现一个奸臣赵高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当然秦之灭亡的过错不能全部推给奸臣赵高一个人身上,可赵高权倾朝野之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加速了秦朝的消亡。
太监赵高大家都知道是个奸臣,到最后他是怎么善终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高并非太监,很多人会感到惊奇,太监赵高被我们说了千年,怎么赵高又不是太监了?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通过这句记载让我们误认为赵高就是一名太监,几乎上宦就是代表太监,成了我们的共识,可是后来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宦乃是宫中任职的意思。
也就是说赵高只是秦朝时期在宫内任职的一位官员,其并非太监,赵高在秦始皇时期任中车书令一职,是管理皇上车舆和玺印的,也间接证明赵高骑术也非泛泛,并且赵高文字造诣也是奇高,可以说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官员,奈何赵高得势之后祸乱朝纲,致使秦王朝提前灭亡。
毫无疑问赵高并没有善终,赵高权倾朝野之后,文武百官畏惧赵高的权势,一直以赵高马首是瞻。加上赵高以指鹿为马等手段试探百官之心,铲除异己,使得赵高已然成为秦朝末年的实际掌权人。
即便如此,赵高在派人逼死秦二世胡亥之后,依然没有达成所愿称王称帝,因为当时的局势不利于赵高,无奈之下赵高只能立子婴为秦王。
当时可以说秦国已经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威严,农民起义军马上就要攻入咸阳,况且六国基本上已经复国,此时的子婴只能称王而非称帝。
子婴深知自己受赵高摆布,同样深知赵高加速了秦朝基业的消亡,以病为由而不上朝等待时期一举除去赵高。而赵高认为自己立子婴为秦王,有拥立之功,加上子婴一直向赵高示弱,让赵高渐渐放下了防备之心。
一日,在赵高以探病为由去看望子婴之时,刚刚进入子婴房间没多久,子婴左右突然而至乱刀杀死了赵高,一代奸臣赵高得到了该有的下场。
虽然子婴有扶苏的仁政爱民之心,可当时的秦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子婴仁政也无法力缆狂澜,子婴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选择开城投降,最后子婴被项羽处死。
子婴在秦朝历史上只是匆匆一瞥,也有着不可消除的历史地位,同样子婴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个比较大的谜题,子婴到底是谁之子。
有人说子婴是扶苏之子,显然不太可能,当初秦二世即位大肆残杀威胁自己皇位的兄弟姐妹,子婴若是扶苏之子也难逃秦二世胡亥的魔掌。也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兄弟,是胡亥的皇叔,也史学家说子婴是秦始皇兄弟成蛟之子,子婴的身份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题。
赵高是秦朝的大宦官、大权臣。原来是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
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
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扶苏和蒙恬死。
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
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
赵高以一个宦官在史籍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可不谓厉害了我的哥,但是因为赵高制作了多次秦朝宫廷政变,本来受秦始皇暴政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的动荡,赵高又各种残害秦朝的文臣武将,指鹿为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赵高身上,史书《史记》记载当时已经是秦丞相赵高想篡位,怕群臣不服,便设法试探。他把一只鹿献给秦王二世,说是马。二世问群臣,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把说是鹿的人都暗害了。
赵高起初并不得权,秦始皇死后,赵高截了传位的圣旨,和李斯一道改秦始皇传位扶苏的旨意改立胡亥,胡亥登基后非常信任赵高,赵高因此得势,并且残害了许多的秦朝能人,李斯死后,胡亥任命赵高为丞相,位极人臣。胡亥死后,赵高想自己登位,他登上大殿时感觉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于是他联系了刘邦,想要和刘邦共同瓜分秦朝被拒,于是有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史学家认为赵高滥杀无辜导致秦朝动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多数人对赵高是持否定的态度的,清代史学家赵翼却认为赵高本来是赵国公子,因为痛恨秦国灭亡了赵国,不惜自残进入秦宫引发内部斗争,杀害秦朝宗室,灭亡秦朝,并指出此段资料是司马贞《史记索隐》,如果真是这样,那赵高堪比荆轲、勾践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为什么可以活到94岁的高寿
孙耀庭,1916年净身为太监,此时据溥仪退位已经四年。但溥仪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太监宫女伺候着。孙耀庭也就一直伺候着。直到1924年,孙耀庭结束了他8年的太监生涯。全国解放后,政府开始安排这一些太监全部住进了寺庙。并且还给他们发了工资和生活费。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孙耀庭就这样一直活到了1996年,孙耀庭由于得了重病最后死亡,享年94岁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来喜结局
1911年满清王朝走到了末路,大太监小德张回乡省亲,一路敲敲打打好不风光。孩子们早已围绕在张家门口,抢食小德张不要的泔水。人群中有个小孩叫来喜,抢到了两块鸡屁股,小小的心中有了特别的梦想,我要当太监。年幼的他不知道,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伤痛,他也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载入史册。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确有其人,不过他的命运没有这么波折,他曾照顾过婉容皇后,后追随溥仪去了伪满洲国,因病回北京疗养,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94岁。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的命运是怎样的
1840年,在中国拥有将近两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在如何处置中国封建王朝上最特殊的一类人太监的时候可难坏的宣统皇帝溥仪。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的清宫太监们最后的命运都是怎样的呢?
当时,在遣散这些太监的时候,溥仪可真是费了一番周章。清朝灭亡后,溥仪派人通知所有太监,除了留下五宫日常所必须的二十名太监外,其余太监即将全部遣散,每人发放三块到五块的遣散费,消息一出,所有太监仿佛天塌了一般的号啕大哭,满地打滚,嘴上说着对主子感情太深舍不得,其实是因为发放的钱财实在太少,出宫以后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为了自己出宫后能有个好的归宿,大多数将要被遣散的太监就干起了顺手牵羊的勾当。太监们对紫禁城的金银财宝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偷窃”,后来被溥仪知晓,为了制止这一现象,溥仪就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建福宫大火事件,把许多财宝烧掉并且将几名偷窃的太监的烧死。太监们最终智能乖乖出宫。
名气比较大的太监,比如已经先前出宫的小德张就利用自己在宫里“得到”的财宝在北京和天津均置办了庞大的宅院,以用来自己颐养天年。而毕竟穷太监占大多数,这样一来在当时就产生了一个机构“太监养老义会”,这个机构是有一些比较富有的太监所组织,一般都设在当地的一些寺庙中,只要出宫的太监能交上二十到一百银元的话,就可以免费吃住直到死去。
然而许多太监因为在宫中时间太长,出宫以后无依无靠,渐渐地就落下个擅偷的毛病,这样一来,就有好多太监连进入“太监养老义会”的会费都交不起,只能去社会上流浪。
所以说,大部分清宫太监在出宫后都是比较惨的,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本来想着荣华富贵去进宫最后却落了这么个结果
1923年是太监历史的分水岭,这一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提枪巡视皇宫,将仅剩的一千名太监驱离皇宫。清朝灭亡后,皇室仍然生活在皇宫中,末世时节,人心浮动,宫中屡屡发生偷盗失火事件,引起溥仪疑心,担心太监谋害自己,下了驱逐太监的决心。遣散太监前,溥仪尚算仁慈,动用拮据的财政,给太监发了一笔遣散费,大太监200元,小太监20元,虽然不多,也能暂缓燃眉之急。
这次被遣散的太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太监,赶上动荡的时局,没了皇宫这棵大树,他们饱受社会歧视,备尝生活艰辛。
大体来说,太监命运可分四类:
第一类:曾经有钱有势的大太监,出了宫摇身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娶妻养子,过着富足的生活。有个叫张祥斋(小德张)的太监,原来是慈禧、隆裕身边的大红人,是炙手可热的太监总管,出宫后攀上袁世凯,权势通天,妻妾成群,十里洋场。后来养子不肖,偌大家业败得精光。建国后,张祥斋被送去改造,落魄为街头小贩,1957年病逝。
第二类:失业的太监也是沾了皇气的太监,一些富家大户比较喜欢雇佣太监,太监本身残缺,不会出现扰乱后院的事。雇佣太监,享受天子的待遇,说出去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这类托身富户的太监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类:在没有家人依靠的太监, 退休后怎样养老,曾提到过,在北京有太监组织的养老义会,太监退休后,只要按时交纳房租,便可在养老会居住,养老会负责太监送丧祭祀的事宜。
太监养老会
第四类:有些地位非常低的太监,在宫中没攒几个钱就被赶出皇宫,这部分人没钱进养老会,又没有富户收留,只能流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当年出宫的这类太监大约有三四百人,流落北京街头,此年少了一半。